2025年11月5日,卡塔尔将迎来首届扩军后的U17男足世界杯,48支球队将在此展开角逐。这是国际足联改革青少年赛事的重要一步——卡塔尔不仅成为首个连续五届(2025-2029年)承办U17世界杯的国家,还见证了赛事从两年一届改为年度制、男足扩军至48队的“三重变革”。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直言:“这是为了用更高效的资源撬动全球青训发展。”
本届赛事席位从4个增至9个,但中国队却因预选赛两连败提前出局,连续20年无缘参赛。数据显示,中国队小组赛控球率不足40%,射正次数仅为对手三分之一,主教练上村健一坦言:“高原作战是挑战,但差距更在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。”
反观其他亚洲球队,沙特、乌兹别克斯坦等队凭借与欧洲青训体系的深度合作晋级;印尼、阿富汗等新兴力量则通过归化球员与本土培养结合实现突破。
扩军的“双刃剑”效应:
中国青训的三大短板:
1. 赛事匮乏:中国U17队备战期间仅安排零星热身赛,而乌兹别克斯坦同期与欧洲多国交锋;
2. 战术僵化:部分梯队照搬成年队战术,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;
3. 心理建设缺失:舆论对年轻球员“过度吹捧或贬损”加剧压力。
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(2022年)让国际足联加速扩张:
对此,亚足联技术官员回应:“世界杯门票藏在每天的训练场里,扩军只是起点。”
卡塔尔U17世界杯的扩军,既是全球足球“草根化”的机遇,也暴露了发展不均衡的痛点。对中国足球而言,与其抱怨“运气不佳”,不如借鉴沙特(与欧洲青训绑定)、乌兹别克斯坦(建立U12-U17全年龄段联赛)等国的系统化改革。正如网友评论:“当别人在修路时,我们还在找捷径。”
给普通观众的建议:
这场青春风暴已席卷波斯湾,而中国足球的破局之路,或许要从“少一些急功近利,多建几块青训场”开始。